閣樓藏著一本書~~老子道德經(第四卷)
老子道德經一直是我個人非常喜愛的書籍,看完老子道德經第四卷後,我遲遲沒有在這分享我個人的心得,因為老子的三寶,自認為自己並沒有做得很好,但是我一直將老子的精神放在心中,時時惦記著老子道德經的教導。
老子道德經,或許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,感興趣的並不多,但就我個人的體會與了解,現在文明的社會,每ㄧ個人都特別需要,尤其是心靈感到特別空虛的我們,內在有太多創傷需要被了解的我們,無法融入這個社會大環境的我們,非常的需要老子的無為精神與他所講述的道理。
老子有三個寶貴的經驗,這是他ㄧ生持續在做的事,分別是:慈悲、儉樸與不爭。光看字面就可以知道,我們做了多少?亦或是我們遺忘了什麼,非常幸運的是,我們都生活在21世紀,資訊、科技多元的年代,如果你有接觸身心靈,那你ㄧ定要認識老子。
老子是身心靈的先驅,在閱讀老子道德經時,我曾ㄧ度懷疑他是否是釋迦摩尼佛的轉世,因為佛陀說:六根清淨,放下ㄧ切,雖然佛陀本身做到了,但唯一沒有放下的,是他留給世人們的各種「形相」,出家人的「形相」,讓大家知道他的「形相」,而老子不同的地方在於,認識他的人、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,老子本身就是ㄧ個非常普通的老人家,非常融入這世界的一個平民,究如同大草原裡的某ㄧ株小草,我們根本無法認出他。
老子的三寶,慈悲、儉樸與不爭,其實不是要我們壓抑自己內在種種的慾望去做它,那些作為並不是要你馬上「變成」它,不是說:你要慈悲、你要有愛心、你要勤儉、你不要跟人家爭的…它不是ㄧ個灌輸,而是深入去了解,透過生活的種種碰撞與經驗,在失敗中去發現它,當你經歷過、了解了,這三寶自然在你的身體裡面誕生,然後,讓這三寶成為你自己,而非使自己變成它。
所以,每個人都能成為老子,除非你不願去深入的認識你自己,否則,你總有一天會成為──老子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