閣樓藏著一本書~~我在底層的生活。
「我在底層的生活」講述的是具有博士學位的作家記者─芭芭拉‧艾倫瑞克,為了要了解高文明社會的美國為何仍有貧富的差距,於是放下富裕的生活,親身去體驗勞工的生活順便觀察、採訪與紀錄工作中所發生ㄧ些不平等的事。
這讓我想到印度的種姓制度,婆羅門、剎帝利、吠舍、首陀螺與賤民。
在印度,種性制度的思想深深烙印在印度人民的心中,變成了專屬於他們的文化,但種性制度的真正原意,並非是我們所看到的那樣,是印度人利用這樣的神話把它真正的原意扭曲,為的就是方便管理人民百姓的政治手段,對我來說這是件非常可恥的事,一切都是政治在搞破壞。
種性制度的真正原意是,它詮釋的是我們的「靈性」成長的途徑,是張簡而易懂的地圖與指標,種性四個層級就如同七脈輪,在西藏所指的是四大脈輪的意思,脈輪能量不管是七個或是四個都是一樣的。
婆羅門是從梵天的嘴巴出生的─喉輪:代表藝術、創作、通往神性的管道,在印度的制度下卻扭曲成實際神職階級人員。
剎帝利是從梵天的雙手出生的─心輪:代表包容、分別、選擇、喜好,在印度的制度下實際成為統治者、政治、軍事人員。
吠舍是從梵天的腳出生的─臍輪:代表人與人情感的連結、生育、集體意識行為,在印度的制度下實際成為商人、農民、手工業者…等。
首陀螺是從梵天的腳掌出生的─海底輪:代表體力、體能、動力、物質…等,在印度則成為奴隸。
另外被四種制度排除在外的是─賤民,甚麼都不是,只能在路上乞討、挑糞賺錢或是當妓女維生。
印度的種姓階級制度問題,造成現今的印度強暴虐殺四起,上級是可以犯下的,但是以下犯上的話,只有死路一條,古時候的印度,只要下級的人踩到上級的影子,不是砍腳就是砍手,並且是視為合理、理所當然的,這樣的階級制度不只在印度存在,在職場上也隨處可見。
人人都可以從「賤民」提升到「婆羅門」…
在靈性成長上,無論男女老少或是任何一隻動物、生物,都是從賤民開始,從甚麼都不懂開始,從下意識行為「無明」開始,一旦察覺到自身的「無明」馬上就進階到「首陀螺」。
「首陀羅」在任何修行裡是個很重要的基礎,尤其是習禪──勞動。
在習禪的過程中,雖然是盤腿席地而坐閉上眼睛,但是「專注力」就是一個勞動,專注在呼吸上是件非常困難的事,一不小心就會分心,或是專注在呼吸上沒幾秒就分心,神遊去了,在初步階段是件非常困難的事,困難的程度就如同一個月領22K的薪水,每個月省吃儉用都還存不到甚麼錢的困難,或是,不知何時老闆才願意讓你加薪一樣的困難,是需要花時間經營的。
「吠舍」,透過勞動去經驗該體驗的新事物──聞慧、思慧、修慧。
專注力是每個人成長的基礎,唯有專注的能力才能夠完成任何一件事,在習禪的過程中,首先要將我們的身心作切割,頭腦、身體感受與情緒,我們必須將這三位一體的人給分開來觀察,當專注在呼吸上的時候,我們可以輕易察覺到頭腦的思緒┴─想東想西,「想」就是頭腦唯一的功用,它除了想、製造話題之外,沒有別的作用。
當我們專注在呼吸上的時候,「想」是不曾停止過的,「想」甚至會牽動我們的情緒,然後因為「想」起了情緒的反應,就是「感受」起了作用,大多數的「想」我們是可以不予理會,隨它去的,但有些「想」會一直固定某個事件上不斷地在頭腦裡盤旋,這就表示,那個一直不斷憶起的過往,是我們解不開的心結。
換句話說,某種愉快的回憶,不斷地讓你緬懷、思念而不斷盤旋在腦海裡,或是某種痛苦的過去、過不去的情緒事件,因不斷地盤旋在你腦海裡起了種種情緒感受然後反映在身理上,不是痛哭流涕不然就是想揍人或謾罵等,這都是我們過不去的心結、此時我們就必須好好的正視它、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裡它然後放下它。
因為那些「想」而卡住的思緒都是我們的障礙──「業障」。如果我們過不去,往後的日子只會像滾雪球般,越滾越大,生活就會越過越痛苦,越過越不順,最後怪天怨地,卻不知這一切要怪的是自己。
在生活職場上也是如此,有時候的「卡到陰、鬼撞牆」的瞎忙,就如同我們過不去的心結,此時我們要靜下心好好的反思,為何會如此,靜下心冷靜思索一下該如何重新調整步伐,停下腳步多想個3-5分鐘,冷靜面對,所有的局勢就會瞬間改變。「一念心清淨,處處蓮花開。 一花一淨土,《一土一如來》。」
「剎帝利」,透過各式各樣的體驗而了解明白諸多道理、原理、原則之後,便是獨樹一格的開始。
人生需要的是透過種種歷練來體悟人生真理,並非用高傲的心理說:「我吃的白米飯比你多!」
體悟越多人生真理的人,生活就會越低調,像稻草一樣頭越來越低,越來越謙虛,越像傻瓜一樣甚麼都不懂,因為「懂」會讓人蛻變,蛻變是一個無法說出口的秘密。
在職場上,真正懂的人,是懂得欣賞他人的人,懂得分享、採納他人意見、提攜後輩的人,並且願意放手讓他人嘗試完成工作任務的好主管、好老闆,並且適時的提醒與教導。
在習禪的過程中也是如此,當懂所有習禪的所有原理與道理,就可以讓自己試著去面對、處理,無須師父從旁指導,遇到任何問題會先試著讓自己解決,因為所有的痛苦與折磨,都是自己給自己的──解鈴人、繫鈴人終究是自己。
「婆羅門」,走出不一樣的自己,就不用擔心被社會淘汰──「離苦得樂」。
大多數的人都害怕失敗,不論感情、事業還是家庭、人際,只要經歷到挫折,就會選擇退縮,把自己隱藏起來,然後漸漸地就過著自掃門前雪的生活,這是一種自我毀滅的人生,是慢性自殺,這樣的生活並不會為自己帶來任何真正的快樂,但矛盾的是,大多數的人都過著這樣的生活,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…都過著這樣的生活。
但又有另一種人,是不願向命運低頭、韌性、不斷從失敗中站起來無數次的人,時時刻刻不斷提升自己的人,這樣的人,才是真正具有「財富」的人,因為失敗讓他學會更多一般人學不會的「藝術」──生命的藝術。
在習禪的過程中,當我們盤腿席地而坐時,習禪到了一個超然的境界,在我們的內在便會開花見佛。──成道。
全世界近七十億的人口之中,只有這種極少數的人,非常極少數的人,生活是處在非常自在、生命的裡裡外外充滿著愛與分享不完的財富,這是將人生發揮到完美極致,就像佛陀一樣,完美無比。
「我在底層的生活」一書,雖然是作者在為貧平勞工發聲,但在我看來,只有懂得自我提升,我們才有機會脫離貧困的生活,因為靠他人幫助是很有限的,只有勇敢闖關,賤民也是可以提升到婆羅門的。
別忘了,我們生在台灣。
祝福 感恩。
留言
張貼留言